1.中医养生“生命在于运动”在历史上皆有何解释
中医养生“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也不鲜见。相传华佗曾说过,“人体欲得劳 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关于中医和运动养生,还可以上溯到更早的时代。
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包括一幅帛画《导引图》。图上绘有各种姿势的人形,旁注“引聋”(以导引防治 耳聋)、“引膝痛”“以杖通阴阳”等,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姿势的躯体运动达到祛病 健身之目的,故有人称其为“医疗体育”。
2.在中医里,什么是运动,请举几个例子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完好。“五禽戏”的出现,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其他运动保健形式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到了晋唐时期,主张运动的养生家多了起来,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载青牛道士封君达养性法的第一条便是“体欲常少劳,无过度”。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所辑《养性延命录》中说:“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
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
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还坚持走步运动,认为“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到宋代,对运动保健的养生法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如蒲虔贯著《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一门,主张用导引动形体。
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冷谦著《修令要旨》、王蔡传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现在,在我国流传极广的太极拳,据说是明代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32势。
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作为简便易行的导引法,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3.从中医的角度讲,健身房的健身器械练习对健康有好处吗
当然有好处了,健身器械是进行健身锻炼用的,和平常锻炼效果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不同的健身器械是针对身体不同固定位置,必须适可而止,不可过量,过量了就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练习器械健身运动以及常用的大型健身器材对身体好处】:
一、跑步机:比实地跑出更多距离
跑步机有单功能跑步机和多功能跑步机两种,是室内健身器中的宠儿。跑步是目前国际流行并被医学界和体育界给予高度评价的有氧健身运动,是保持一个人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健身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但由于城市环境的限制,很多人无法享受脚踩泥土、贴近大自然的跑步,所以跑步机就成了健身者,特别是想快速减肥的女性的首选。
二、划船器:关照平日动不着的肌肉
划船时身体每一个屈伸动作、每次划桨的划臂动作,使大约90%的伸肌参与了运动,因此它对平时几乎不参与任何动作的伸肌来说,实在是受益无穷。划船动作对锻炼背部肌肉有明显效果,让脊背在体前屈和体后伸当中得到最大活动范围,同时有效活动脊柱的各个关节,不但增强了弹性,也增加了韧性。练习“划船”时,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每一个蹬伸的动作不要出现停顿。划行过程中的动作一定要到位,幅度过小则参与运动的肌肉无法充分伸展或收缩。划船器适用于平日不大活动的人群,对中老年人尤为有益。
三、健身车:自行车无法替代的运动
健身车具有自行车不可比拟的优点,可自由发挥自己的骑行速度,可通过健身车上的电子表观察每时每刻的速度、时间、心率值等;利用它进行锻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助于增强腿部肌肉、减肥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对行动不便、体质较弱和康复病人尤其适用。
健身车有两种:一种为固定手柄,只适合蹬车运动;另一种为活动手柄,臂腿训练兼顾。还有一种靠背式健身车,其靠背式机身设计,能有效地锻炼大腿肌肉,并可增加运动时的舒适感。该机所附设的扶手练习杆,既能平衡锻炼者的身体,又有增强双臂肌力的功效。
随着科技进步,健身车已达到电脑化程度,车把上的屏幕会显示出各种数据,如心率、呼吸频率、时间、速度、距离及耗能等。这些数据便于锻炼者及时掌握运动量和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有的车上的彩色荧屏中,还能显示出不同的风景画面,令锻炼者如同置身于公路、田间,心旷神怡,不感乏味。
四、椭圆机:让全身动起来
椭圆机又称为太空漫步机,是一种新出现的健身器械。它的新奇之处在于活动式踏板的设计,是一种集漫步、慢跑、静止自行车运动为一体的健身器械,它的健身动作刚好与人的自然跨步相吻合,对人体关节不会产生大的冲击而损伤人体,能同时活动上下肢的肌肉群,尤其是腿部和臀部。在运动时是通过手脚的协调配合,达到健身目的。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具有去脂、减肥的效果,特别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
4.运动后肌肉酸痛 中医解释
运动后产生乳酸,中医也编不出来另外一套,你以为中医是闭门自己造出来的?中医是要有事实基础的。
过去内经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人体吸收如何如何,那不就是讲的营养,只不过那时候没有营养这个词,所以它叫气。与现代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叫法不一样罢了,那些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对立起来的人,全是一些呆头呆脑的假中医。
力气,力气,力的基础不是气?中国词都是这么造,没有气就没力,气是什么不是很清楚,这不是营养?不是能量?
中医讲的是辨症,辨症的中间过程就是讲理,理法方药,理是在最前面,什么才是正确的道理?如果中医的理讲出来,不符合科学常识,那叫不讲理,不讲理还能看好病?
这个我讲的跑题了,古时候是巫医不分的,现在也有人继承,越玄越神秘越中医,这个题我认输了,没答出来,就此结束。
5.怎样从中医角度运动养生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
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
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
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 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
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
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6.中医运动养生的相关理论是什么
运动养生始于《庄子》,“吹吐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吕氏春秋》则提出精辟箴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至西汉有《导引图》问世,华佗倡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人的内部气血及各种器官组织都处于恒动状态,采用运动方法和手段促 进这种内在运动状态发展和加强,就能求得养身健身的效果。
以动而不疲、持之以恒为原则,一身动,气血通,运动不但使肢体矫健,主要能保持气血的流畅,有助于脏器功能的健全,机体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